(张宁)为深化产教融合、强化教育对科技和人才支撑作用,3月13日,新能源汽车工程学院应邀参加2025年广东省报废机动车回收拆解行业高质量发展峰会,并与广东省物资流通协会正式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将共建“新能源汽车拆解与再制造产业学院”。签约仪式在佛山顺德举行。
中国物资再生协会会长许军祥、商务部投资促进局黄庆红处长、广东省商务厅贸管处杨京副处长、佛山商务局何满初副局长、广东省物资流通协会会长彭欣婷、秘书长夏莉,学校副校长陈汉君、产教融合部石凤喜、新能源汽车工程学院院长简弃非、副院长钟建军等校企双方代表出席活动。
大会上,新能源汽车工程学院院长简弃非作题为《新能源动力电池起火机理与应对方案》的专题报告,从技术攻关与产教协同视角深入剖析行业痛点。报告指出,随着新能源汽车保有量的快速增长,电池热失控引发的安全问题已成为制约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挑战。他结合学院科研团队的最新成果,系统阐释了电池材料缺陷、过充过放、机械滥用等多重因素下的起火机理,并分享了“智能预警-主动防控-高效灭火”一体化解决方案。
签约仪式上,我校副校长陈汉君表示,此次合作是我校产业学院服务“双碳”战略、推动新能源汽车与物资再生循环产业协同发展的重要举措。他指出,广东省物资流通协会作为省内乃至全国物资再生循环领域的行业发展引领组织者,拥有丰富的行业资源与前沿实践经验。通过共建产业学院,双方将实现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的深度衔接,为新能源汽车技术、智慧物资循环再生利用管理等领域培养“懂技术、通产业、强应用”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学校将依托产业学院平台,优化专业群建设,推进课程建设,拓展实践平台,提高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同时,把握大湾区新能源汽车淘汰更新的机遇,面向行业打造标准体系和培训教材,开展从业人员培训,提升新能源汽车电池回收利用从业人员技能水平,打造校企协同育人新范式。
广东省物资流通协会会长彭欣婷和我校副校长陈汉君分别代表双方签署了校协人才培训合作协议。
此次合作是学院落实国家教育改革、服务粤港澳大湾区绿色经济体系建设的重要实践。产业学院的成立将加速教育供给侧与产业需求的同频共振,为区域新能源汽车产业链、智能物资循环利用生态圈提供强有力的人才与技术支撑,助力广东省“制造业当家”战略与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
新能源汽车与物资绿色循环产业的深度融合是行业转型升级的必然方向,但当前既掌握新能源技术又熟悉汽车拆解再制造及电池绿色梯次利用场景的跨界人才奇缺。协会的行业纽带作用,推动企业深度参与人才培养全过程,通过共建实训基地、开发岗位标准、联合技术攻关等方式,助力学院精准对接产业需求。此次合作,通过共同开发专业与课程标准、共同打造高水平教学团队、共同制定行业标准等,打造互利共赢的校企利益共同体。

陈汉君副校长在会议上讲话

产教融合部石凤喜在会议现场

简弃非院长在大会现场作报告

签约仪式现场

会议现场合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