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院介绍

艺术设计学院坚持“设计驱动创新,艺术服务社会”的办学理念,依托粤港澳大湾区文化创意产业优势,聚焦视觉传达设计、数字媒体艺术、产品设计、环境设计四大专业方向,致力于培养具有现代国际视野、数字技术素养和跨界创新能力的应用型设计人才。

学院面向9个省份招生,现有在校生2842人。教职员工122人,汇聚国内名校名企高级人才,以及留学美国、英国、意大利、韩国等地的优秀博士。教学团队的策划项目、设计方案、美术作品多次获得国家、政府奖项,部分作品入选全国美展。

学院已形成“品牌视觉-数字内容-智能产品-生态空间”的设计学生态链,覆盖文化创意产业核心领域。现有广东省社科规划项目、省级质量工程建设项目、广州市社科规划项目等多个教科研课题;荣获广东省第二届高校美育教师教学基本功比赛一等奖2项、二等奖2项;指导学生斩获“米兰设计周”等国际级奖项26项、省级以上奖项300+项;获第十四届“挑战杯”广东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总决赛金奖、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2024广东省分赛银奖、国赛铜奖;申请发明专利等知识产权100余项;就业率连续三年高达98%。

学院建有绘画、箱包、首饰、模型、陶艺、三维建模、品牌设计等实训室。拥有数字影像艺术中心、客家文化中心、美术展厅、艺术长廊等展览设施。现有各类教师工作室12个,师生共同参与省级以上教科研项目,成果丰硕,共发表论文16篇(EI收录3篇),申请发明专利11项、实用新型专利3项。

学院“艺美育心”学生党支部构建“三维四阶”一体化育人体制机制,立项第五批全省党建工作样板支部培育创建单位。教工、学生党支部探索和实施“3+3+3”立体化实践路径,组织40余支志愿服务队开展“乡村振兴”社会实践活动,“艺美育心”墙绘实践服务队被团省委推荐为全国示范性团队。

未来,艺术设计学院将以“成为粤港澳大湾区创意设计人才摇篮”为目标,深化“科技+艺术+人文”交叉融合,推动数字内容创作、智能产品研发、生态空间设计等领域前沿探索,助力大湾区建设全球文化创意产业高地,培养引领未来设计趋势的行业领军者。

领导嘉宾与和艺术设计学院师生合影

学院教师“同心嵌瓷梦-非遗嵌瓷传承”教学成果在中央电视台《探索·发现》栏目播出


专业介绍

1、视觉传达设计

本专业聚焦广告设计与数字交互设计两大方向,培养具备扎实的视觉传达理论基础与现代设计技能的应用型人才。通过“创意赋能品牌,科技驱动交互”的培养理念,构建“品牌策略-视觉表达-数字媒介-商业落地”全链条培养体系,开设字体设计、品牌形象设计、包装设计、三维交互设计、创意影像设计等核心课程;配备品牌设计实训室、专业交互设计实训室;与广东区域行业、企业共建实践教学基地。近三年斩获全国大学生广告艺术大赛、未来设计师·国际创新设计大赛等权威赛事奖项80余项。

就业方向:毕业后可在以下领域多元发展:品牌形象设计、数字广告策划、新媒体运营、交互产品设计等行业领域;广告公司、互联网企业、文化创意机构、传媒集团;成立设计工作室、参与数字艺术创业项目或深耕自由职业领域。

2、数字媒体艺术

本专业聚焦影视制作与三维设计两大方向,培养兼具艺术创造力与数字技术能力的应用型人才。以“科技赋能艺术,创新驱动未来”为核心,构建“创意策划-技术实现-产业落地”全链条培养体系;开设视听语言艺术、数字摄影基础、数字摄像技术、短视频创作与运营、三维动画设计、影视特效技术、跟踪交互设计等核心课程,融合数字摄影、短视频运营等实战技能,强化“技术+艺术”双轨能力;配备高端三维设计实训室、多媒体影像实训室。近三年学生共荣获“挑战杯”“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等省级以上高水平竞赛奖项23项。

就业方向:毕业后可在以下领域多元发展:影视特效制作、三维动画设计、短视频创作、AI数字内容生成等行业领域;影视制作公司、新媒体平台、广电传媒机构;成立数字内容工作室、参与影视项目或深耕自由职业领域。

3、产品设计

本专业以应用型本科教育为核心,培养兼具国际视野与本土实践能力的应用型产品设计人才。聚焦智能产品设计与文创产品设计两大方向,构建“市场洞察-创意孵化-技术实现-产业落地”全流程培养体系。开设设计心理学、产品设计程序与方法、计算机辅助设计(Rhino)、材料与工艺、人机工程学等核心课程,强化产品艺术造型能力与数字化工具应用;配备智能交互产品设计实训室、软材料实训室、首饰实训室及陶艺实训室,联合企业开展真实项目实训。近三年斩获挑战杯、蓝桥杯、新加坡金沙艺术设计大赛(SGADC)等国际赛事金银奖100余人次,毕业生就业率连续三年达100%。

就业方向:毕业后可在以下领域多元发展:智能产品设计、APP交互设计、数字产品原型开发、品牌策划、箱包/首饰设计等行业领域;互联网公司、产品设计机构、科技创新企业、时尚传媒集团等;创立独立设计品牌、工作室,或从事产品研发、推广及设计管理。

广州校区”百米画卷“部分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