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制造与电气工程学院简介
智能制造与电气工程学院是一所工科学院,开设了多个新工科专业,为广东省和粤港澳大湾区培养了大批高素质应用型技术人才。学院现下设:智能制造系、电气工程系、机器人工程系、实验实训中心。开设: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智能制造工程、人工智能、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机器人工程、自动化、物联网工程等全日制本科专业,目前在校生2800人。
学院拥有“广东省工业机器人集成与应用研究工程中心”、智能制造与人工智能研究院、园大智能科技有限公司、省级“智能制造与机器人”产业学院、省级机器人科产教融合基地,还有2个省级教学实验示范中心、2个省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学基地等教学科研平台,以及33个稳定的校外实习基地;拥有人工智能、智能制造、工业机器人、机械、电子电气、数控加工与金工实践等各类教学实验室48个,实验室总面积7000多平方,教学科研仪器设备仪器1000多台套,设备总值约7000多万元。
学院的“电气工程”是省级重点学科,“机械工程”是校级优势学科,有力的支撑了硕士点建设;2022年我校获得广东省“硕士联合培养单位”后,我院“电子信息”领域是学校首批拥有专业硕士点建设立项和联合培养硕士的二级学院,目前已招收两届硕士生;“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是省级一流专业、省级应用型人才培养示范专业,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是省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还建设了一批校级一流专业。学院高度重视教学和加强内涵建设,《机械制图与AutoCAD》是省级线上一流课程,《数字电子技术》是省级线下一流课程;《机械设计基础》是省级课程思政改革示范课程;还建有8门校级一流课程、3门校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和1门校级应用型课程。
学院十分重视师资队伍建设,不断引进、优化教师团队,引进帽峰学者5人,现有教师133人,其中教授22人、副教授23人,具有博士学位教师20人,双师比例71%。另外,机械工程教学团队还获得省级教学团队称号。
近年,学院获省级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校级教学成果一等奖2项、二等奖3项;获国家级教学竞赛奖3项、省级教学竞赛奖5项。获批省级质量工程13项、省级教改项目9项;校级质量工程项目16项,校级教学成果培育项目5项,校级教改项目16项,机器人实验班获得国家级竞赛一等奖。近年来学生在“挑战杯”、“互联网+”、“全国电子设计大赛”、“全国大学生机器人大赛”等学科竞赛活动中,获得各种奖励300多项,其中国家级奖励20项,省级竞赛奖项103项;在第二十届全国大学生机器人大赛robocon2021荣获国家级一等奖、在2021中国工程机器大赛暨国际公开赛荣获一等奖;2022年robocon大赛荣获三等奖;2023年在国家级机器人大赛中荣获6项一等奖。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立项30项,其中国家级10项,省级20项,广东省“攀登计划”重点项目资助1项。
学院采用“六合一”就业工作机制,稳步推进毕业生就业工作。近三年毕业生就业率都在96%以上,就业质量和薪酬较高,众多毕业生就业于南方电网、比亚迪等知名企业和事业单位,各专业毕业生深受大湾区企业欢迎。
智能制造与机器人产业学院揭牌仪式
省级重点培育学科
各专业介绍
1、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
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劳等方面全面发展,掌握电气工程及自动化方面的基础知识,具有电力系统与自动化控制的工程设计技术能力,能够在广东及大湾区企事业单位从事电力电子系统、电气装备、电子线路、自动化控制等领域进行产品设计、开发、制造、应用、管理和维护工作,具备“精技术、能创新、懂经营、善服务”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本专业可考取证书:电工证、注册自动化系统工等证书。
主要课程: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电机学、电力电子技术、电气控制与PLC、C语言程序设计、自动控制原理、电力系统分析、嵌入式单片机原理与应用、电气测量技术、电机拖动与控制技术、高电压技术、电力系统继电保护、电力系统自动装置、供变电工程设计、电子技术课程设计、供变电工程设计课程设计、电工工艺实训、专业实习、毕业设计等。
就业方向:在广东及大湾区发电厂及电力系统企事业从事电力系统规划设计、运行调度、电力营销;机电企业电气控制、继电保护与综合自动化、电机及电气装备控制、智能建筑电气控制等方面的自动化设备的设计、制造与营销等工作。也可以在高等学校和研究部门从事专业相关的教学和科研工作。
电气工程学科团队研发的磁抗电控器MCR应用在35KV电网上
2、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
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掌握机械设计、制造、自动控制方面的专业基础知识,具备机电装备与产品设计、制造及生产组织管理等方面的能力,尤其是高端数控、工业机器人应用能力,能在广东大湾区制造业相关企事业,从事机电产品设计开发、制造、管理、销售等方面工作,具备“精技术、懂经营、善服务、能创新”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本专业学生可考取的证书:数控车铣工、工业机器人运维、五轴机床操作工等证书。
主要课程:机械制图与AutoCAD、电工电子技术基础、工程力学、机械设计基础、机械制造基础、机电传动控制、工程材料、制造工艺学、液压与气动技术、数控技术、工业机器人技术基础、电气控制与PLC、程序设计语言、智能制造导论、机械设计课程设计、制造工艺课程设计、数控加工实训、毕业实习、毕业设计等。
就业方向:在广东及大湾区从事机电装备、产品的设计、机电产品生产制造;数控机床、五轴加工中心、工业机器人等装备编程控制;智能设备、工业机器人等安装调试与维修;以及机电产品销售、管理和服务。也可以在高等学校和研究部门从事专业相关的教学和科研工作。
优利德科技(中国)股份有限公司实践实习
2023睿抗机器人开发者大赛(RAICOM)全国总决赛水下巡检竞赛一等奖
师资力量
1.李玉忠
教授、高级工程师,硕士生导师,智能制造与电气工程学院执行院长,智能制造与机器人(省级)产业学院和中兴通信产业学院院长、校级“机械工程优势学科”带头人、“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一流专业负责人、机器人科产教基地(省级)负责人,广东省高等教育学会人工智能与高等教育研究分会理事。
中国机械工程学会高级会员,曾任广东省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广东技术师范大学机电学院院长,中国机械工业教育协会机械电子工程学科组、车辆工程学科组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广东数控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广东省劳动厅技能鉴定专家,《中国机械工程》杂志董事,《现代制造工程》杂志编委。2007年南粤优秀教师,曾获省级教学成果二等奖。主持、参加多项教育部、教育厅、省自然科学基金等项目,主要研究方向:虚拟制造、数控技术、机器人技术、新能源汽车等,发表研究论文40多篇,被三大索引收录30多篇。曾到英国、德国、瑞士、俄罗斯等国内外各大学进行访学交流。
2.张炜
教授,博导,广州理工学院帽峰学者,作为学科方向带头人,所带领的团队在“红外热波无损检测技术”和“装备健康监控与故障诊断”智能感知与检测等方面潜心钻研,在基础理论、关键技术和装备应用等领域取得众多突破,“复杂装备先进复合材料结构跨尺度损伤表征及性能评估创新团队”获2022年度陕西省科技厅科技创新团队立项建设。先后完成国家和军队科研课题40余项,主持3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在研1项),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8项,获得军队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三等奖16项,创新创业大赛获金奖,出版著作8部、主编教材30多套,发表学术文章160多篇,其中三大检索100余篇,获国家、军队发明专利16项,指导毕业研究生30多名。获军队育才奖金奖,2次荣立三等功。2次获得省优博导师,1次获得军优硕士指导导师,共指导研究生30多人。是中国振动工程学会故障诊断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中国振动工程学会动态测试委员会常务理事。
3.王银河
教授,博士生导师,智能制造与电气工程学院副院长,人工智能与智能制造研究院“复杂网络智能控制”研究方向带头人,广东省自动化学会理事,美国《数学评论》(Mathematical Reviews,MR)评论员(140185)。
曾任中国自动化学会TCCT控制理论与应用教育工作组成员,广东工业大学自动化学院副院长。先后从内蒙古师范大学、四川师范大学、东北大学获得学士、硕士、博士学位,从西北工业大学“控制科学与工程”博士后流动站出站。主要从事系统控制理论与应用、机器人控制工程等方面的研究工作。曾先后主持完成多项国家/省部级基金项目;在国内外重要学术期刊发表学术论文100余篇。
曾多次受邀到加拿大Lakehead University电子工程系做步行机器人与复杂网络控制等方向的合作研究,也曾到葡萄牙里斯本理工大学(ISEL)、罗马尼亚克拉约瓦(Craiova)大学等国外大学进行访学交流。
4.孟遂民
教授,硕士生导师,智能制造与电气工程学院副院长,省一流专业“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负责人,中国电力科学技术奖评委,国家电网科技项目评审专家,教育部科研管理先进个人。主持“基于弧垂观测的输电线路覆冰监测技术研究”、“便携式输电线路等值覆冰厚度测量仪器研发”、“大跨越导地线力学特性计算软件开发”等纵横向项目12项,出版教材3部,其中编著的《架空输电线路设计》为国家级“十二五”规划教材;发表学术论文近100篇,其中核心及EI收录第一作者论文40余篇。“微气象区超/特高压输电线路覆冰监测综合预警技术及应用”、“深度模拟器” 2项成果获省级科技进步奖,“输电线路工程人才培养体系的研究与实践”、“突出行业需求多层次培养高质量电气工程应用型人才”获得省级教学成果奖一等奖。
5.龙士国
教授,博导,广州理工学院帽峰学者,学术带头人,湖南天功测控科技有限公司(国家高新技术企业)首席专家,湖南省仪器仪表学会副理事长,湖南省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常务理事中国仪器仪表学会设备结构健康监测与预警分会理事,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工程地球物理专业委员会委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通讯评议专家,第21届、22届世界力学家大会(ICTAM )学术报告人,东京大学先端科学研究中心访问学者。设计了系列工程声波测试换能器、集成仪器、智能软件等应用于科研与工程建设,如工程声波测井仪、桥梁注浆无损检测仪、声波参数检测仪、工程声波CT仪等取得很好的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
6.高虹亮
教授,硕士生导师,督导室主任。长期从事机械工程、输电线路工程专业本科生、硕士研究生教学科研工作。主讲《机械原理》《机械设计》《机械设计基础》《机械制造技术基础》《机械制造工艺学》《输电线路运行与检修》等多门本科生课程和《机械设备状态监测与故障诊断》《输电线路可靠性理论》等硕士研究生课程。主要从事机械设计、机电系统研究,发表论文30多篇。
7.唐露新
教授、教授级高工,硕士生导师,省工程中心主任。曾在国机集团广州机械科学研究院、广东工业大学等单位工作,任研究室副主任、系主任、学科带头人、学院教学督导副主任等职。任中国机械工业教育协会机电类学科教学委员会委员、广东省测量控制技术与装备应用促进会副会长、广东省智能仪器仪表与测控技术产业技术创新联盟副理事长、广东省无人技术标委会委员、广东省人因工效学标准化委员等。作为访问学者,访问澳大利亚悉尼大学、悉尼科技大学。主要从事工业机器人、人工智能、智能制造、智能传感器与网络、嵌入式控制技术、检测控制等方面研究、技术开发和标准制定。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和广州市重大项目20多项及大批企业项目,创造显著经济和社会效益,2021年主要参与1项国家标准发布。2014年获得广东省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1项(排名第一),获得2项省部级科技进步二等奖、3项广东省科技进步三等奖、2项广州市科技进步二等奖和三等奖,2016年获评广东工业大学教学名师。发表科研论文102篇,授权发明专利和实用新型专利20多件,主编《传感与检测技术》国家“十一五”规划教材,编写《体腔热灌注治疗》《开启科学之旅》等专著6本。
8.何琴玉
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广州理工学院“帽峰学者”, ES Materials and Facturing 执行编辑,广东省材料科学教学指导委员会常务副主任委员。在Materials Today Physics, J. Mater. Chem. A ,Applied Physics Letters, Physical Review B, Applied Surface Science, J.of Alloys and compounds等权威专业刊物发表论文101篇,申请国家发明专利25件,其中15件已经授权。出版专著1本,粤教版中学物理教材2册。作为主持人承担国家基金项目4项(其中1项在研),省攻关项目3项,省基金项目1项,市科技计划项目2项,大学生创新性项目4项, 横向课题2项。目前从事先进功能半导体材料和器件的研究。
9.蔡延光
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复杂系统建模、控制与优化,智能优化,物联网信息处理与优化控制,大数据管理与分析,物流控制与优化,智能交通系统,智能电网,智慧医疗。长期从事自动化、计算机相关领域的教学、研究、应用系统开发和项目组织管理工作。主持或作为主要成员参加80余项国家、省部委科学基金项目、科技计划项目和横向课题研究,其中主持70多项,主持国家基金项目2项、省部级项目22项、厅级项目8项。出版著作/教材4部,发表论文200余篇、在重要刊物上发表80余篇、40余篇被SCI和EI等收录,申请发明专利90余件、已授权发明专利50余件,获得软件著作权3项。获得2019年度中国智能交通协会科学技术奖三等奖、2019年度广东省科技进步二等奖。
历任湖北省学术带头人、广东省“千百十”工程培养对象、东风汽车公司学科带头人、东风汽车公司有突出贡献青年专家、校学术委员会委员、南方十一省电工理论学会常务理事、广东省系统工程学会常务理事、广东省系统工程学会生态环境专业委员会副主任等职。担任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科技部、教育部等的科技评审专家和咨询专家,广东、浙江、江苏、福建、江西、贵州等省的科技评审专家和咨询专家。担任多个国内外著名学术刊物《Expert Systems With Applications》等的审稿人,IEEE国际会议组织委员会主席、技术委员会主席,多个国际学术会议技术委员会成员。
10.李小雄
博士,教授。长期从事发电厂及电力系统,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的教学和研究工作。主讲《电路》、《发电厂变电站电气设备》、《电力系统继电保护》、《供配电系统运行与维护》、《水电厂电气部分》、《自动控制原理》等课程。公开发表论文25篇,发明专利1项,主编教材2部。获得国家教育部教育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全国电力职业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1项,河南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主持国家级教育教学改革项目1项,省部级科研和教学研究项目6项,指导学生获得全国电力职业技能竞赛一等奖1项,三等奖4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