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合格评估是如何体现“以学生为本”的?
答: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从评估方案设计理念到具体指标,都坚持“以学生为本”,保障学生基本权益,具体反映在以下六个方面:
一是对学校办学条件提出明确要求,保证教学的基本投入。如教学日常运行支出占经常性预算内教育事业费拨款(205 类教育拨款扣除中央财政专项拨款)与学费收入之和的比例≥13%,生均年教学日常运行支出≥1200 元人民币,且应随着教育事业经费的增长而逐步增长。
二是注重对教学过程的规范管理。指标体系对教师教学、专业与课程建设、教学管理等教学过程的主要环节提出了明确要求,其目的是促进教育教学质量提高,使学生直接受益。
三是明确要求按国家规定配备班主任、辅导员和学生工作队伍,加强思想政治工作。落实《教育规划纲要》提出的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理念,有助于增强学生社会责任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四是体现应用型人才培养的主线,多个指标强调学生实践能力培养,有利于提高学生实践能力,促进学生就业。
五是强调对学生的指导和服务。指标体系中明确要求学校开展”大学生学习指导、职业生涯规划指导、创业教育指导、就业指导与服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心理健康咨询"等服务。还要求学校根据学生特点因材施教,措建学生课外科技及文体活动平台,有激励学生参加的政策和措施等,体现了学校要为学生提供全面的服务。
六是重视学生对教学工作和就业工作的评价,体现教育教学“以学生为本”的理念。
2.教学质量保障体系主要包括哪些环节?
答: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包括人才培养目标确定、各主要教学环节质量标准的建立、教学决策系统、教学执行系统、教学监控系统(信息的检测、收集整理与分析专业评估、课程评估、课堂评估、实践评估等)、信息反馈与改进系统,整个体系是一个由这些环节组成的闭合系统,简称“一个目标、一个标准、四个子系统”。
3.各主要教学环节的质量标准是指哪些环节的质量标准?
答:理论教学(含批改作业、答疑辅导、考试等)、实验教学、实习实训、课程设计、学年论文、毕业论文(设计)、课程考核、试卷命题和素质拓展等主要教学环节质量标准。
4.学生实践能力培养在指标体系中是如何体现的?
答:根据《教育规划纲要》对学生能力的培养要求及应用型人才的基本特征,指标体系在以下几方面突出了学生实践能力培养:
第一,对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的办学条件作了规定。要求实验室、实习场所及其设施能满足人才培养的基本要求,生均教学科研仪器设备值及每年新增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所占比例达到国家办学条件要求,并有较高的利用率。同时,教师队伍中要有一定数量的具有专业(行业)职业资格和任职经历的教师。
第二,在“专业与课程建设”指标中对不同类型专业的实践教学时间作了明确规定。要求有一定数量的综合性、设计性实验,要有开放性实验室;对实习、实训的时间和经费要有保证,指导到位,考核科学;要求学校把社会实践纳入学校教学计划,规定学时学分,对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提出时间和任务要求,并把教师参加和指导学生社会实践计入工作量。
第三,在“毕业论文(设计)与综合训练”指标中要求选题紧密结合生产和社会实际,强调学生对专业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要求毕业论文(设计)在实验、实习、工程实践和社会调查等社会实践中完成。
第四,在“学风建设与学生指导”指标中要求学校措建学生参加课外科技及文体活动的平台,有激励学生参加课外科技及文体活动的具体措施,学生参与面要广;要求有调动教师参与学生指导工作的政策与措施。
5.实践教学主要包括哪些环节?在评估指标中有哪些具体要求?
答:实践教学主要包括实验、实习(实训)、社会实践、课程设计、学年论文、毕业论文(设计)等。
在评估指标中具体要求有:
(1)实验开出率达到教学大纲要求的 90%以上。
(2)有一定数量的综合性、设计性实验,有开放性实验室。
(3)能与企、事业单位紧密合作,开展实习实训,时间和经费有保障,指导到位,考核科学,效果好。
(4)把社会实践纳入教学计划,规定学时学分,对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提出时间和任务要求,把教师参加和指导大学生社会实践计入工作量。
(5)毕业论文(设计)选题紧密结合生产和社会实际,难度、工作量适当,体现专业综合训练要求;毕业论文(设计)在实验、实习、工程实践和社会调查等社会实践中完成;教师指导学生人数比例适当,指导规范,论文(设计)质量合格。
6.实验室开放主要包括哪几个方面?
答:实验室开放有以下两层含义:
(1)实验室时间开放:学生可以在任何时候到实验室做实验或通过预约的办法做实验。
(2)实验内容上开放:在固定时间内开出若干项目去选做,如要求学生做 10 个实验,实验室提供了 20 个实验,让学生在 20 个实验中选做 10 个实验,在实验内容上可选择。
7.什么是“培养方案”?从哪几个方面考察?
答:培养方案是人才培养的顶层设计,是实现培养目标、保证培养规格与质量的法规性文件,是组织教学过程和安排教学任务的重要依据,是学生在校学习期间,课内、课外的总体安排。
培养方案从以下几方面进行考察:
(1)考察制定培养方案的指导思想和原则;
(2)考察制定培养方案的技术路线和论证过程;
(3)考察各专业培养目标与学校本科人才培养目标定位的吻合性;
(4)考察课程体系是否体现应用型人才培养定位,实践教学学分是否满足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指标要求(人文社科类专业中,实践教学的学分或学时占总学分或学时的比例不低于 20%;理工农医类专业中,实践教学的学分或学时占总学分或学时的比例不低于 25%),必修课与选修课的比例,以及体现以生为本的个性化专业模块选修课设置;
(5)考察培养方案的执行情况及稳定性。
8.教学工作中心地位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答:教学工作中心地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学校党政领导重视教学工作,经常研究教学工作,并能深入教学第一线进行调查研究,解决教学工作中的问题;
(2)正确处理人才培养、教学工作与其他工作(如科研工作、社会服务等)的关系;
(3)对教学的经费投入处于优先地位,并有稳定的来源;
(4)各职能部门都能围绕育人进行工作,并主动为教学、教师和学生服务;
(5)学校的各项政策和规定都能体现对教学工作的重视等;
(6)重点考察各级领导深入课堂听课记录、反馈及改进情况。
9.学习风气的内涵是什么?学风考察的内容是什么?
答:学习风气是学生在校学习生活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精神面貌,是学生在校园中,经过长期教育和影响逐步形成的行为风尚。学习风气是一种无形力量,它通过潜移默化的作用方式,对人才培养质量起着重要作用。
学风是学校精神面貌的集中反映,是校风的重要体现。本科教学合格评估主要观测学校制定哪些政策并采取哪些措施来有效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同时关注学校开展的行之有效的学风建设活动。学生遵守校纪校规的情况,学生早读、晚自习情况,上课到课率、抬头率、参与率、迟到率情况,独立完成作业、课下自主学习情况、参加课外科技文化及文体活动等情况。
10.“学风建设”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答:主要内容包括:
(1)学校是否有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政策与措施,是否开展了行之有效的学风建设活动;
(2)学生学习氛围如何。学生是否主动学习、奋发向上,学生是否自觉遵守校纪校规,考风考纪如何;
(3)学校有无搭建学生课外科技及文体活动平台,有无激励学生参加课外活动的具体措施(有组织机构、有计划、有场地和经费保障);学生参与面及评价如何(分析学生课外科技活动参与面,应以较长时间、系统地参加其中一项或几项的人数计入,这一人数约占当年学生总数的 40%左右,可视为学生参与面较广)。